{{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MENU CART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The maximum number of items is 100, please adjust the quantity and purchase again

知識小站營養知識

端午呷粽

112年6月17日

你是愛吃南部粽還是北部粽呢❓
先來看看南北粽怎麼分辨吧❗️

💚北部粽
將炒熟的糯米與餡料包一起蒸熟
使用長糯米,常見餡料有豬肉、蝦米、魷魚乾、蘿蔔乾
吃起來粒粒分明,口味較重
喜愛沾甜辣醬,甜甜微辣超加分🥰

💚南部粽
由生米與炒熟餡料包一起水煮
使用圓糯米,常見餡料有鹹蛋黃、花生、香菇、豬肉
口感Q黏軟爛,整體較清淡
搭配花生粉及醬油膏,滿滿花生越吃越香😋

不論是南部粽還是北部粽,都各有特色
唯一要注意的是熱量
(依照每家做法不同略有差異)
一顆粽子大約200克左右
南部粽大約450~500大卡
北部粽因為有糯米與餡料加油拌炒
熱量可能更高500大卡以上📈

注意不要粽子太好吃,就吃過量囉!
🟠建議一天最多一顆代替一餐
🟠因為蔬菜成分較少,可搭配蔬菜一起吃
🟠醬料勿使用太多,避免攝取過多鈉及糖
🟠如果容易消化不佳,建議每次少量半顆食用,避免吃過多造成腸胃不適、脹氣

缺蛋危機🥚替代蛋白質食物
112年3月28日

🐓今年禽流感較嚴重,導致雞蛋產量減少🥚
除了難買之外,價格也悄悄上升
吃不到雞蛋,該怎麼辦呢🤔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主要成分
抗體、細胞、毛髮、指甲以蛋白質為主要成分之一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第八版蛋白質建議量為成人1.1g/kg,70歲以上老人1.2 g/kg
以50公斤一般健康成人為例,每天要吃到約55公克蛋白質

如果單純為了攝取蛋白質
其實有很多食物可以代替雞蛋
一顆50~60公克的雞蛋
蛋白質大約是7公克,等於一份蛋白質
為大家整理可簡易替換如下👇

🟢一份肉類、海鮮🍖🐟
雞胸肉30公克
一般魚肉35公克
豬小排、豬肉、羊肉35公克
雞腿、雞翅、雞排40公克
蝦仁50公克

🟢一份豆類🫘
小方豆干40公克(1又1/3片)
毛豆50公克
油豆腐55公克
傳統豆腐80公克
嫩豆腐140公克(1/2盒)
豆漿190毫升
以上克數為可食部分生重

🟢一份奶類🥛
鮮奶240毫升
起司片2片(45公克)
優格210公克
優酪乳240毫升

豆魚肉奶類本身富含營養素及優質蛋白質✨
尤其是植物性蛋白,有更豐富植化素、膳食纖維,低膽固醇及低飽和脂肪酸
早餐原本習慣吃一顆蛋,可以換成一杯豆漿、鮮奶或優酪乳
蕃茄炒蛋改成蕃茄燴豆腐都是很好的方式唷👍

營養師節快樂
112年2月22日
今天是2月22日🎊
🎉營養師節快樂!

第一屆的營養師節是在1999年2月22日
選在2月22日又有「餓餓餓」的諧音😋
既方便又好記

營養師是經過專業培訓、醫院實習,最後國家高考合格
才能取得營養師證書✨
執業的營養師,每六年還要上課進修醫事人員繼續教育
持續精進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術📚

在很多地方,可以發現營養師的蹤跡👣
例如:各級校園、醫療院所、長照機構、團體膳食業、食品業、營養諮詢、社區據點等等
🧑‍⚕️營養師們提供專業能力,照顧國人健康❤️

西洋情人節巧克力解析
112年2月13日
Happy Valentine's Day💘
2月14日是西洋情人節
祝福有情人終成眷屬🥰

💝巧克力是這個節日熱門首選
但你對巧克力有多少認識?
購買時又要如何挑選呢🤔

👩‍🍳巧克力製造,為可可豆發酵曬乾後,製成可可膏(塊)
再產生可可脂及可可粉來做為原料
🍫可可固形物包括可可膏、可可脂及可可粉
可可成分中價格最高、最珍貴是可可脂✨
所以有些市售便宜巧克力,會用植物油來取代可可脂

巧克力是用可可製品為原料,可添加糖、乳製品或食品添加物等製成
我們依據衛服部公告「巧克力之品名及標示規定」如下
🤎黑巧克力:總可可固形物≧35%、可可脂≧18%、非脂可可固形物≧14%
🤎白巧克力:可可脂含量≧20%、牛乳固形物≧14%
🤎牛奶巧克力:總可可固形物≧25%、非脂可可固形物≧2.5%、牛乳固形物≧12%
🤎含餡巧克力:黑白牛奶巧克力≧25%
🤎巧克力抹醬:總可可固形物≧5%、可可脂≧2%
添加植物油超過該產品總重量百分之五的產品,不得以「巧克力」為品名
如果未依規定標示會有罰則,選購時也可以注意

挑選方向我們可以選擇成分較單純
🔺避免攝取過多精緻糖、添加物、香料及熱量
黑巧克力會用「%數」來表示可可固形物
「%數」高,品嘗起來越苦澀,口味越接近原味
可依個人喜好選擇
喜歡微苦甜巧克力選擇75~90%
偏好純粹苦香可選95~100%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https://www.mohw.gov.tw/cp-16-58406-1.html
食品安全資訊網
https://www.ey.gov.tw/ofs/15881103EFD02C4/e008757a-a79e-4593-88f4-0ae9b7ab8d4d

元宵節吃元宵,冬至吃湯圓
112年2月4日

元宵節🏮台灣常見的習俗有
吃元宵、賞花燈和猜燈謎等等😁

元宵節吃元宵,冬至吃湯圓
你知道元宵和湯圓如何區分嗎🤔?

主要是製作方式不同
一樣是糯米製品
✅元宵是餡料沾水放在糯米粉上,一層一層搖出來
外觀是圓形,如果是手工搖製形狀較不規則
皮薄、含水較低,口感吃起來較有嚼勁
煮元宵的水比湯圓混濁

✅湯圓則是糯米粉加水成糰,塞入餡料包起來
外觀為圓形,表面平滑
因為糯米糰的水分較多,口感較軟嫩、細膩黏口

現代人如果要自己煮湯圓
大多買市售冷凍湯圓回家煮
一顆市售冷凍湯圓熱量大約如下
芝麻口味39kcal
花生口味37kcal
抹茶口味31kcal
鮮肉口味31kcal
流沙口味30kcal
熱量部分會因大小及每家配方不同有所差異
記得要算好熱量,吃適量即可唷!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過年零嘴熱量大解析
112年1月17日

這幾天過年氣氛越來越濃厚嚕😁
提到新年總是會想起那些節慶零食🤤
沒吃到就等於沒過年啦❗️

這邊幫大家挑選幾款有代表性零食
以每100克計算

🔸鱈魚香絲334kcal
🔸鮪魚糖340kcal
🔸蜜汁豬肉乾345kcal
🔸芒果乾371kcal
🔸花生麻荖440kcal
🔸生仁454kcal
🔸沙其瑪490kcal
🔸肉鬆蛋捲520kcal

🍬澱粉為主、含糖多的食物
熱量都很容易偏高
一口接著一口
年後小心體重超標

🦑另外像是蛋白質比例高的肉乾、海鮮產品
雖然熱量沒那麼可怕
但本身鈉含量也很高,需要注意唷!

教給大家一些小技巧
🥜可選擇少添加物、少加工的產品,例如無調味堅果、原味果乾、非油炸餅乾
要吃的時候先拿好要吃的量,避免不知不覺吃掉一大包!


🧧預祝大家有個健康平安的好年🐇

冬至吃湯圓

111年12月21日

明天就是是冬至
一年當中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
天氣寒冷,出門要注意保暖唷🧥

冬至有吃湯圓的習俗
吃湯圓你喜歡吃鹹的還是甜的呢?
多數人喜歡吃甜的
尤其是花生或芝麻餡

但你知道這些湯圓的熱量有多少嗎❓
每顆湯圓
🔸芝麻餡約78kcal
🔸花生餡約73kcal
🔸豬肉餡約60kcal
🔸紅白小湯圓10顆約65卡

兩顆甜湯圓超過半碗白飯的熱量🍚
如果再加上紅豆湯、花生湯等甜湯
要小心熱量攝取過多喔‼️

中秋賞月吃月餅,注意熱量攝取過多!
111年9月10日
🌕祝大家中秋佳節愉快❤️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必吃月餅、柚子🥮
你吃過了嗎❓

每家製作方式不同,有各式種類的月餅
其中常見的像綠豆椪
層層的酥薄餅皮
內餡則有豆沙、豬肉餡,還有的包進果乾

依照大小顆及成分不同,熱量也不一樣
一顆60克左右,大約落在200~300大卡
將近是白飯8分滿~1碗的熱量🍚
小小一顆,熱量驚人❗

要注意避免吃進過多,我們可以注意
1.挑選低油糖的月餅
2.切小塊與人分享著吃
3.下一餐減少澱粉(白飯、麵)攝取,並搭配低油配菜
4.補充含纖維水果,當季柚子是不錯選擇

柚子3~4瓣約一份水果60大卡,適量即可,不可過量
記得還可以補充力亮芽孢乳酸菌
幫助消化✨排便順暢✨調整體質

小心熱傷害,室內外要注意

111年8月16日
近日天氣高溫炎熱🥵
甚至出現38度極端高溫

中午在路上行走
就像提早中秋烤肉一樣啊!

在室外要特別注意❗️
🔸避開中午太陽直曬時段☀️
🔸避免長時間暴露陽光下
🔸做好防曬措施,戴遮陽帽及太陽眼鏡😎

即使不在大太陽底下
室內也是會發生熱傷害🔥

室內產生熱大過散熱速度
空氣不流動,熱能無法排出
散熱速度下降
空間溫度持續升高🌡

如果本身溫度調節不好,就很容易發生熱傷害
常見高危險族群有:老人、孕產婦、嬰幼兒、肥胖者、慢性病患者、生活無法自理者等

室內裡我們可以做好
🔹維持室內通風,適度開空調降溫
🔹穿著透氣,幫助散熱

另外加強水分攝取
留意天氣預報及高溫警訊

夏季高溫注意
111年7月6日
這幾天高溫不斷,時常有午後雷陣雨⛈
溫暖溼熱環境很適合細菌生長👾
一不小心就會造成食物中毒🤢
掌握五要原則
1.要洗手:製備食物前後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酒精無法消滅諾羅病毒,建議濕洗手)💦👏
2.要新鮮:使用新鮮食材,用水要衛生
3.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
4.要澈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5.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低於7℃,室溫不宜放置過久

天氣燜燜濕濕不舒服,食慾也跟著變差......
這時要特別注意營養攝取是否足夠
可以採用清爽的烹調方式
例如:水煮、清蒸、涼拌
多使用辛香料(蔥、薑、蒜)或檸檬、鳳梨入菜
促進食慾,增加不同口味變化😋

天氣炎熱容易流汗,造成水分流失
也不要忘了多補充水喔!

夏季水果
111年6月9日
說到台灣夏季水果
大家會想到那些呢❓
幫大家整理夏天常見水果😉

西瓜
含有茄紅素,是抗氧化劑很好的成份🍉
熱量低,含水量高,九成以上是水分,同時幫助身體補充水份💦

芒果
含豐富維生素A,比木瓜含量更高,維持暗處視覺、增進皮膚健康
最有名的冰品芒果冰🥭,現在正是時候,炎炎夏日來一碗超涼爽❄️

荔枝
每100公克果肉約含180毫克的鉀,鉀可以幫助鈉排出,有助於預防高血壓👍
台灣常見品種有兩款,玉荷苞和黑葉仔

龍眼
除了富含鉀,維生素C也極高,每100公克果肉就有約95毫克的維生素C
贏過奇異果和柑橘類🥝🍊,可別小看龍眼了!

水果中富含維生素、植化素及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是很好的益生源(Prebiotics)
提供益生菌 養分,幫助益生菌生長🥰
食用優格、益生菌食品時
記得吃些水果,就有加分效果!

防疫可以做的準備
111年5月19日
近期疫情嚴峻
除了準備好快篩試劑和藥品
🟠還有什麼需要準備呢❓

🔸維生素B、維生素C、電解質飲料、喉糖-發燒時可用
🔸血氧機、體溫計-監測身體狀況
🔸75%酒精、清潔劑-清理消毒環境使用
🔸衛生紙、垃圾袋、煮水壺(發燒多喝水)-居家用品不可漏
🔸手機或電腦、網路、充電線-視訊看診需要
🔸可久放的食物-每天還是要吃飯

🔴陽性確準時
多休息,隨時注意身體的變化
一旦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嘴唇、指甲或皮膚發青
立刻撥打119送醫

飲食方面可以
補充水份(每日2000cc以上)
攝取優質蛋白質,例如:豆、魚、蛋、肉類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適量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

🟢康復後原則
注意後遺症,均衡飲食、正確補水
避免生食,加強衛生習慣
攝取高蛋白、減少飽和脂肪、避免精緻飲食、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和鋅
維持正常體重,避免肌肉量流失

✅平時就重視身體健康,提升自己免疫力
才不會疾病一來,沒有足夠力量對付敵人
人體的免疫機制有3道防線
分別是1.皮膚及黏膜屏障 2.非特異性免疫系統 3.特異性免疫機制
為了強化防線,我們可以適量補充:益生菌、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鋅、硒
益生菌可以維持腸道菌叢生態完整,腸道健康,免疫細胞也可得到支持
益生菌通常可以從優格、優酪乳、泡菜、味噌或納豆得到
優格、優酪乳還可以同時攝取到蛋白質,是不錯的選擇
搭配新鮮蔬果、堅果種子,除了富含植化素
膳食纖維也是益生源Prebiotics,為益生菌的食物來源,幫助好菌生長!

更多詳細資料可以參考👇
武漢肺炎病毒(COVID-19)來襲👍吃出健康免疫力
https://www.bri-power.com/blog/posts/covid-19
疫情檔期該怎麼吃出健康免疫力?
https://www.bri-power.com/blog/posts/yogurt-immunity

✅前面提到過好多次蛋白質
蛋白質主要可以建構皮膚、組織、細胞,幫助肌肉合成及生長
長期缺乏可能會出現體能衰退、肌少症、影響免疫等問題
優質蛋白質來源包含:大豆、黃豆製品、魚肉、海鮮、雞蛋、雞肉、豬肉、奶類
建議每餐都要吃到一掌心的量,如有在運動、肌肉減少、傷口疾病壓力,需視情況增加份量
一起來複習蛋白質小知識
拚防疫🛡提升保護力👇
https://www.bri-power.com/blog/posts/protein-vaccine

✅還沒接種疫苗或第三劑💉(追加劑)嗎?
害怕擔心副作用不舒服
我們可以先做好準備......
維生素B-提升身體代謝所需,協助藥物代謝
維生素C-抗發炎、解熱效果
鈣鎂-幫助肌肉纖維放鬆及收縮,舒緩肌肉酸痛
魚油-有抗發炎,預防血液凝塊
藥物-強烈不舒服,可搭配解熱鎮痛藥物
新冠疫苗接種緩解副作用小技巧👇
https://www.bri-power.com/blog/posts/side-effect

世界高血壓日,一起做好血壓管理!
111年5月17日

今天是5月17日
是世界高血壓日

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結果發現高血壓盛行率
18歲以上逾26%,40歲以上高達38%
盛行率隨著年紀增加

鹽分酒精攝取過量、運動不足、體重過重、環境影響
都會增加高血壓罹患風險😟
血壓高時大部分沒有明顯症狀
所以不意察覺
長期高血壓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健康,不得不重視❗️

要如何判斷血壓是否正常
依照最新下修定義
🔴130/80mmHg以上表示有高血壓

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定期量測血壓
至少每年量一次血壓

調整健康生活型態
低鹽、低油、低糖飲食,少加工食物🍎🥦🥚
拒絕菸酒🚫
適量的運動🚴‍♀️

按時吃藥💊
有三高、抽菸、高齡,建議嚴格控制在130/80以下
規律服藥,勿擅自停藥

上一次量測血壓是什麼時候呢❓
在醫院量測血壓,可能因為緊張等因素
導致血壓偏高不準
建議可以在家量測🏠
並依照722原則(請量量)
「7」連續7天
「2」每天2個時段,起床睡前
「2」每次2遍,間隔1分鐘平均

讓我們一起做好血壓管理
照顧身體健康沒煩惱😁

 

接踵疫苗追加劑準備好了嗎?
111年1月19日
近日陸陸續續開放第三劑 追加劑
不論是莫德納、高端、BNT、或AZ
接踵疫苗你準備好了嗎?

施打疫苗依個人體質
有些會有不同的副作用
該如何緩解呢?

再一次提醒大家
對於一般健康成年人,我們可以注意

💧補充水份,尤其是注射後有發燒情況者
🅱️維生素B提升身體代謝所需,協助藥物代謝
🍋維生素C抗發炎、解熱效果,可分次適量補充,維持效果
🥛適量礦物質鈣鎂,幫助肌肉纖維放鬆及收縮,舒緩肌肉酸痛
🐟魚油有抗發炎,預防血液凝塊
💊如果強烈不舒服,可搭配Acetaminophen解熱鎮痛藥物

除了接種疫苗外,充足的蛋白質與免疫力 也同樣重要
攝取優質蛋白質,維持皮膚及黏膜的完整,減少免疫下降💪

即使是接踵完追加劑,還是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喔!
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過年零食熱量排行榜
111年1月13日

農曆新年總是少不了那一味零嘴😋
沒吃到就像沒過年一樣

過年買愛吃的零食
也要特別注意熱量
幫大家整理過年愛吃零食的熱量
像是花生糖每100克就有556大卡的熱量‼️
蛋捲也有547大卡😧

這些點心零食一口接著一口的吃
累積熱量非常嚇人啊😲
要注意攝取量拿捏
避免過完年就體重爆表喔!

另外像是牛肉乾、豬肉乾、魷魚絲、鱈魚絲
雖然熱量沒有名列前茅
但這些加工製品本身鈉含量較高
也是需要注意的唷!

⭐️兩個小訣竅交給大家⭐️
1.控制份量攝取🍬
食用時只取適合小份量來吃,避免不知不覺中整大包吃完,或是購買小份包裝

2.可以選少加工、少添加物的產品🧂
例如選擇非油炸餅乾、烘烤無調味堅果、無糖原味果乾來代替

祝大家都有個健健康康的新年😁

冬至吃湯圓

110年12月17日
冬至即將到來
冬至是一整年當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台灣有冬至吃湯圓習俗
湯圓有象徵團圓、圓滿、豐收意思
吃湯圓也代表年紀增長一歲😉

湯圓是由糯米製作而成
黏性強不容易消化🙁

長輩如有吞嚥及消化不佳、腹脹問題
建議自製湯圓時,可用其他澱粉類取代糯米粉
馬鈴薯、地瓜、太白粉🥔🍠

如果需要控制熱量及血糖
要注意攝取份量,取代主食的份量
搭配🥬蔬菜🥕一起吃也不錯唷!

平時要照顧腸道健康🤗
不要忘記補充益生菌
✨力亮芽孢乳酸菌給你滿滿好菌👍

感恩節,準備吃大餐了嗎?

110年11月25日

先來看看哪些是感恩節常出現的美食料理🧑‍🍳

🔸烤火雞Roast Turkey
是一整隻火雞加香料、調味料烤熟,吃的時候用刀子切成薄片。
火雞肉屬於白肉類,蛋白質相較於雞肉高,膽固醇、脂肪、熱量更低。
🔸蔓越莓醬Cranberry Sauce
酸甜酸甜的滋味,與烤火雞一起食用。
蔓越莓可預防泌尿道感染,含豐富花青素、兒茶素、維生素C等等。
🔸火雞填料Stuffing/Dressing
將火雞裡塞滿填料送進烤箱,烤完後取出成為一道配菜,通常是麵包丁為主搭配洋蔥、香草葉或植物香料。
洋蔥、植物香料有豐富膳食纖維、鉀、鈣、植化素、類黃酮素。
🔸馬鈴薯泥Mashed Potatoes
馬鈴薯煮熟搗碎加上奶油、牛奶及辛香料,會配著肉汁一起食用。
馬鈴薯的維生素C豐富,其抗性澱粉多,熱量遠低於米飯。
🔸南瓜派Pumpkin Pie
酥脆外皮加上滿滿美味南瓜內餡。
南瓜除了膳食纖維,富含類胡蘿蔔素,有抗氧化功能,對免疫力也有幫助。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菜色,像是胡桃派、玉米、四季豆、番薯等等
讓感恩節的餐桌上充滿各種美味佳餚!

立冬進補秘訣公開
110年11月5日

11月7日立冬即將到來
立冬的「立」字,意思是初冬自此開始
每到這時節都會有進補 習俗
在微涼的天氣
吃上一碗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或藥燉排骨等藥膳補湯🍲
非常享受啊!

但你知道嗎?
一般傳統食補油脂、鈉容易偏高
過量的吃補,可能會造成身體負擔😦

聰明吃健康補,進補時我們可以👇
1.減少油脂,進食時撈除浮油,避免吃動物皮
2.避免加工製品,多加蔬菜,例如:高麗菜、白菜、菇類、蘿蔔、茼蒿...
3.沾醬避免味噌豆腐乳醬、豆瓣醬、沙茶醬
改用薑蒜末、蘿蔔泥、辣椒、醬油及果醋更好!
4.腎病患者除了留意肉類份量,湯品鉀含量高要小心
5.部分補湯會使用酒精及內臟熬煮,普林含量高,有痛風的人需特別注意喔!

冬令進補也要吃的健康營養!

世界中風日10月29日,腦中風三警訊!
110年10月29日
世界中風組織訂定每年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日
呼籲要重視預防腦中風的重要性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
18歲以上民眾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
有三高的民眾發生腦中風機率,比正常人更高❗

腦中風有八個危險因子‼️
1.血壓
2.膽固醇
3.糖尿病史
4.心房顫動
5.吸菸史
6.體重
7.運動習慣
8.腦中風家族病史
有異常達三項以上,為高風險族群
建議要尋求專業醫師幫助🧑‍⚕️

如果突然發生以下情形
🔺嘴角歪斜,臉不對稱
🔺說話不清楚
🔺手部無力下垂

應立即緊急送醫,減少失能與死亡風險🚑
就算只是幾分鐘短時間,之後恢復正常
還是要就醫仔細檢查,勿因症狀緩解輕忽嚴重性喔❗

🚫戒菸、勿過度飲酒、避免高鹽高油食物
⭕️平時要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控制三高及定期健康檢查

得舒飲食(DASH Diet)也是預防高血壓的好幫手😉
多攝取蔬菜、水果、
選擇低脂或脫脂乳品類
增加全穀雜糧比例
減少紅肉,可選用白肉(魚、海鮮、豆製品、雞肉)
盡量不用動物油脂,改用植物油

只要積極主動,就有助於降低腦中風風險

炎炎夏日小心過熱,預防致命熱傷害!

2021年8月18日
天氣炎熱,高溫不斷🥵
尤其是在室外工作或運動,又需要戴上口罩時😷
更加要注意熱傷害找上門

記得要適時 補充水分與鹽分
不要已經口渴了才補水唷!

提供以下三點小訣竅
1.維持涼爽
衣著儘量透氣、輕便、淺色,避免無法散熱👕
待在室內要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

2.記得補充水分
隨時補充水分,每天至少喝1500~2000毫升白開水💦
如果有大量持續流汗,要補充適當的鹽分及水分

3.提高警覺
長時間在戶外,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避免在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上午10點到下午2點)
如必須外出,可走在陰涼處,加上陽傘、遮陽帽和太陽眼鏡,預防熱傷害😎

人在室內不曬太陽也會有熱傷害嗎?
其實高濕熱環境是造成熱傷害的主因
長時間在不通風且悶熱環境下工作或運動
也是可能引起熱傷害

中暑機率不只看氣溫,濕度也會影響我們的排汗功能
濕度高造成水分蒸發速度低,人體散熱效果就會差
發生熱傷害機率會更高

遇到熱傷害切記「不用酒精、不用退燒藥」
酒精具高揮發性,擦拭皮膚上只能暫時降溫,也會造成毛細孔因冷收縮
反而會影響身體散熱

熱傷害的體溫高與感染發燒高溫的機制不一樣
一般發燒是發炎或免疫系統反應
中暑是排汗系統及體溫調節中樞失常
所以吃退燒藥是沒有效的

該做的事情是移到陰涼 處,鬆脫 不夠透氣或是緊繃的衣物
加強散熱,將身體泡在冷水中
如果無法泡水,潑冷水加上用風扇吹,促進蒸發散熱
也可在手臂、腋窩、頸、膝等表皮放冰袋
如意識清楚可吞嚥,給予電解質飲料(如運動飲料)或含少許鹽的涼水
當然如果情況嚴重要盡快送醫,尋求醫護人員的救助

任何人都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疾病患者及戶外工作者都是高危險族群唷!

接種疫苗的超前部署工作

2021年7月22日

18歲以上疫苗開放意願登記📝
除了接種疫苗與良好衛生習慣
在疫苗接踵前,就要做好準備,提升保護力‼


身體的防禦機制主要有三道關卡
1.防守戰略👃
皮膚及黏膜屏障,例如皮膚、鼻腔、口腔、腸道、眼睛
是人體第一道保護防線
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可強化第一道防線,將病原體隔絕在外✋
2.攻擊戰略🦠
非特異性免疫系統,例如中性球、巨噬細胞、單核球
當第一道防線失守,將啟動第二道防線,對外來病原體進行攻擊⚔️
維生素D是很好的營養素,提升巨噬細胞的作戰能力
3.重點攻擊💉
人體還有第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機制,T細胞與B細胞在病源體感染或預防接種疫苗
訓練免疫系統,獲得抵抗感染的經驗值,產生了相對應的抗體🛡

做好打疫苗的超前部屬🦸‍♂️
營養素會參與免疫系統的運作,這些作戰支援軍當然不可少,像是👇
蛋白質、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C)、礦物質(鋅、硒)
我們可以從以下天然食物中攝取到這些營養素
蛋白質:黃豆、魚類、雞蛋、白肉
維生素A:乳製品、肝臟、雞肉、雞蛋、胡蘿蔔、地瓜、菠菜
維生素D:黑木耳、日曬菇類、魚肝油、鮭魚、雞蛋、豬肝
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木瓜、柑橘、彩椒、花椰菜
鋅硒:牡蠣、全穀類、牛肉、胚芽、南瓜籽、大蒜


記得每天日曬30分鐘、適度的運動、均衡飲食
也別忘記益生菌可以維護腸道健康,使免疫細胞得到支持
無糖優酪乳、優格再搭配新鮮蔬果,就是良好的來源
如果日常飲食無法攝取足夠,適量補充益生菌也是一種方法😊

一起抗疫
強化保護力
保護他人也保護自己

新冠疫苗接種緩解副作用小技巧

2021年7月16日

新冠疫苗各廠牌都會有副作用😟
施打時要如何緩解呢❓

來來來~讓營養師來報你知
‼️有五大重點‼️

1.【維生素B】🅱️
攝取適量維生素B,提升身體代謝所需,協助藥物代謝
食物來源:全穀類、奶製品、肝臟、瘦肉、蛋類、堅果、深綠及橘色蔬菜...

2.【維生素C】🍋
攝取適量維生素C,抗發炎、解熱 效果,可分次適量補充,維持效果
食物來源:新鮮蔬果、芭樂、奇異果、木瓜、柑橘、彩椒、花椰菜

3.【礦物質鈣鎂】🥛
攝取適量鈣鎂,幫助肌肉纖維放鬆及收縮,舒緩肌肉酸痛
食物來源:乳製品、豆製品、小魚干、深綠色蔬菜、堅果、全穀類

4.【魚油】🐟
攝取適量魚油,有抗發炎,預防血液凝塊
食物來源:魚類(鯖魚、秋刀魚、鮭魚、鰻魚...)

5.【藥物】💊
如果強烈不舒服,可搭配Acetaminophen解熱鎮痛藥物

維持身體健康很重要
保護他人也保護自己

疫情檔期該怎麼吃出健康免疫力?

2021年7月2日

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就會容易造成發炎
一起來看看如何強化保護力🙂

1.攝取優質蛋白質🥚🐟
維持皮膚及黏膜的完整,減少免疫下降

2.補充益生菌🥛💊
維持腸道菌叢生態完整,腸道健康,免疫細胞也可得到支持

3.攝取植化素🍅🍇
蔬果中含有豐富植化素,降低身體發炎,減少慢性疾病發生率

彩虹蔬果搭配無糖優格,是很棒的組合👍
如果再灑上一點堅果種子
品嘗時夾著堅果香氣,又可以補充好的omega-3脂肪酸
更讚唷😍

疫情期間要做好勤洗手、口罩戴好、充足睡眠、維持運動、飲食調整

如果日常飲食無法攝取足夠營養
也可以依個人適量的額外補充喔!

居家上班上課小提醒

2021年5月28日

因為疫情許多人過著居家上班與遠距教學的生活模式

這時使用電腦、平板、手機、電視等…3C產品頻率大大的增加
長時間期使用很容易造成各種疲勞🥴

有以下貼心小建議👇
✅使用3C產品30分鐘休息10分鐘
✅正常作息,充分休息和睡眠
✅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

補充營養也很重要的
多吃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葉黃素與花青素的食物是不錯選擇
紅黃橘及深色蔬果、南瓜、玉米、柑橘、菠菜、番茄、雞蛋、蔓越莓、藍莓…都是好的食物來源

如果無法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量
也可以適量的額外補充唷🥰

武漢肺炎病毒(COVID-19)來襲👍吃出健康免疫力

2020年3月9日

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來襲,人人聞病毒為之色變,關於防疫,除了勤洗手、戴口罩外,如何增強自體免疫力更重要,人體的免疫機制共有3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皮膚及黏膜屏障,包括皮膚、鼻腔、口腔、腸道、眼睛,這些器官是人體的第一道保護防線,病原體經由這些通道進入人體💦👏
如果說戴口罩、隔離衣是築起防護牆將病原隔離在外的話,一些營養素則是建構這些防護牆的重要原料,有些營養素作用在維持皮膚及黏膜的完整,強化第一道防線,例如: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可幫助我們將病原體隔絕在外😷
第二道防線是非特異性免疫系統,成員包括中性球、巨噬細胞、單核球,當第一道防線失守,病毒或細菌通過黏膜進入人體,人體將啟動第二道防線,派出中性球、巨噬細胞、單核球防守,對外來病原體進行攻擊,與第二道防線相關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D,可以提升巨噬細胞的抗菌蛋白合成量,提升巨噬細胞的作戰能力🦸‍♀️
如果不幸第二道防線也失守了,病原體進入人體生長繁殖,引起感染,那麼人體將啟動第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機制,此區的成員有T細胞與B細胞,當人體受到特定病源體感染或預防接種疫苗使人體獲得抵抗感染的經驗值,當再次遭遇相同病原體時即產生了相對應的抗體。強化這三道防線,當人體受到病原體入侵,就能戰無不勝🦸‍♂️
其中益生菌除了與第二、三的免疫防線有關,日前中國官方也將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益生菌)納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建議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益生菌)可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細菌感染🦠

< 增強免疫力的策略 >
1. 每天日曬30分鐘☀️
2. 適度的有氧運動🏃‍♂️
3. 補充均衡營養🌽🍳
4. 多吃各色蔬果🥬🍎
5. 適量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鋅、硒、益生菌💊

< 增強免疫力食譜 >

一、綜合沙拉(1人份)🥗🍓
材料:地瓜55g、水煮蛋1顆、青花菜100g、芭樂半顆、草莓10顆、南瓜子1湯匙、優格1杯
作法:

1.將地瓜、雞蛋、青花菜蒸熟放冷
2.地瓜及水煮蛋去殼去皮備用
 3.芭樂及草莓清洗後備用
4.所有材料切丁拌勻後灑上南瓜子及優格

二、蒜頭香菇雞湯(4人份) 🍗🍲
材料:帶骨雞腿2支、乾香菇20g、蒜頭30顆、薑片8片、米酒1大匙、水2500c.c.、鹽少許
作法:

1.雞腿清洗後切塊川燙備用
2.乾香菇清洗後泡水約30分鐘
3.蒜頭去皮、薑切片
4.將水及所有食材放入電鍋內鍋,外鍋放2杯水,至電源跳起,加入少許鹽巴調味即可

三、芝麻菠菜(4人份)🥬
材料:菠菜300g、白芝麻30g、日式醬油2茶匙、糖1.5茶匙、食用油少許、香油1/3茶匙、鹽少許
作法:

1.將白芝麻放進炒鍋小火炒至金黃
2.用研缽將白芝麻磨成粉加入日式醬油、糖、香油拌勻
3.將水煮滾後放入鹽食用油及菠菜煮40~50秒後撈起
4.將菠菜放入冰水浸泡至涼透
5.取出菠菜瀝乾水分切段,淋上醬汁即可

芽孢乳酸菌與其他菌種差異🤓

2020年2月3日

益生菌如此風靡全球無非是在腸道帶來的調整體質、增加好菌、幫助排便順暢等效果,但是內行的都知道,益生菌要產生效果,通過胃酸考驗的存活數量十分重要,傳統益生菌種的存活率就非常脆弱👻

芽孢乳酸菌有超強孢子型態,就像盔甲般能夠自我保護,安全通過胃酸,抗拒腐蝕抵達腸道萌發🛡

前面已提過,安全到達腸道率是一項效果指標,市面上琳瑯滿目益生菌商品,你可能看過廣告強調商品有加了多少菌,甚至是幾兆的數量,你以為吃的菌越多越好,結果益生菌還沒抵達幾乎都死光光,千萬別被數字給迷惑,選對菌株才是重要的👍

攝取好菌到體內後,創造適合好菌居住、繁衍環境,讓好菌持續在腸道發揮作用,例如生活上維持良好作息、規律運動、正確飲食、適量攝取新鮮蔬果🍎🥦🥕,其實就不必一直吃益生菌,但如果無法做到,還是繼續吃益生菌吧!

65歲以後,你應該這樣吃

2019年10月29日

50歲? 60歲? 70歲?您應該從何時開始? 隨著年齡增長,一般人對於飲食的需求也從滿足基礎的口腹之慾、維持基本生理需求,漸漸增加到希望維持體能、延緩老化,每個人都希望除了年齡的增長,外在視覺年齡、內在器官功能都能停留在最好的狀態,老化的原因除了年齡、基因等無法控制的因素外,環境、營養等都會影響老化的速度,老化的現象就外在表徵有:白髮的產生、皮膚產生斑點、鬆弛、皺紋、骨質疏鬆、關節退化、視力退化、隨著代謝變慢,體重也日漸增加,內在的老化,則有血糖、血脂、血壓的異常,血液濃度的異常可能導致血管硬化,進而增加心臟及腦血管病變的危險。

65歲以上的銀髮族群,身體狀況已經開始走下坡,促進食慾與延緩失能是這時期的兩大重點,因此針對銀髮族建議補充的營養成分有六項重點:

1.膠原蛋白
根據研究,口服膠原蛋白補充可改善皮膚保水度、減少皺紋、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對於銀髮族在改善外觀及保護膝關節都有其效益。
2.維他命A、C、E
身體老化過程會產生過氧化的自由基,導致老化、癌化、動脈硬化,適量的補充抗氧化維生素可以捕捉自由基,改善過氧化相關症狀,減緩老化及相關疾病發生。
3.鈣、維生素D
根據國健署調查台灣老人營養現況(102-105年),鈣及維生素D名列前5大缺乏之營養素。老年族群由於鈣質的流失,導致骨質密度不足,一旦發生跌倒,後果總是非常嚴重,也是目前失能族群長期臥床的常見原因,充足的鈣及維生素D可以增加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症,對於銀髮族群是重要的營養補充成分。
4.益生菌
由於腸道的老化及高脂、高蛋白飲食習慣,導致人體腸道菌叢改變,不良的腸道菌叢可能與一些疾病發生有關,根據研究,不同腸道有益菌的補充對於身體健康有不同功效,益生菌常見功效有改善腹瀉、便秘、過敏、焦慮、預防泌尿道感染,對於全齡族群都是重要的營養補充品。
5.葉黃素
現代人由於過度使用3C產品,導致用眼過度,許多人都有補充眼睛相關營養補充品的習慣,對於銀髮族而言,視力的退化更是造成生活的不便,根據研究,葉黃素有助預防3C產品產生之藍光對眼睛的危害(包括:黃斑部病變、白內障),對銀髮族群而言是重要的營養成分。
6.鋅
鋅也是老人常見缺乏的營養素,銀髮族味覺逐漸有退化情形,適量補充鋅可增進味覺敏感度,促進食慾,對於營養的維持有其助益。
老化不可避免,但維持身體機能、延緩老化、失能的發生,維持更好的老年生活品質是可以藉由飲食、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達成的,為了有更好的老年生活,現在就開始吧!

神秘的生酮飲食

2019年10月02日

近年流行生酮飲食及低醣飲食來減脂、減重,健康苗條的身材令人羨慕不已,那什麼是生酮飲食?低醣飲食又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吧!

在討論之前,先來簡單介紹人體消化代謝的作用機轉,身體是自己的當然要好好了解自己身體內發生什麼事情,準備好了嗎?上課囉!

當食物吃下肚後,經過腸胃道的分解形成葡萄糖、三醯甘油脂及胺基酸,如果是醣類食物例如:白飯、麵條、饅頭、麵包、餅乾等等,消化系統會將這些營養成分轉化為葡萄糖,當葡萄糖進入血液中就成為我們一般所謂的血糖。葡萄糖能進入身體細胞提供維持運作能量,而多餘的葡萄糖則合成肝醣或脂肪儲存,等身體需要時再拿出來使用。

餐與餐中間沒有進食的時段,身體也需要能量持續運作,這時候就可以把之前儲存的能量拿出來使用囉!利用儲存在肝臟的肝醣分解成葡糖糖,還有執行糖質新生將血漿中的乳酸、丙酮酸、胺基酸、甘油等來產生葡萄糖,或是透過脂解作用產生脂肪酸與酮體提供身體組織及大腦運作能量。

那麼生酮飲食又是如何在身體運作呢?生酮飲食是高脂肪低醣類飲食,藉由調整一天飲食比例,來達到生酮效果。在這種幾乎不攝取醣類情況下,很像前面所提到餐與餐之間,需要依靠糖質新生作用或脂解作用來獲得能量,這種類似於禁食狀態下,脂肪會拿出來燃燒使用,在飲食初期都感覺有不錯的減脂、減重效果。
生酮飲食類似於極端飲食,目前研究是用於治療癲癇患者,低醣飲食相較於生酮飲食風險及執行難度是較低的,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本身有疾病或慢性病,採用低醣飲食也必須與你的醫生或醫療專業人士謹慎討論,找出屬於自己適合方式,另外正常成長中小孩及青少年因為需要大量營養及熱量,並不適合此種飲食方式。
經過審慎思考與專業人員討論後,或許你準備開始執行低醣飲食,但這種幾乎不攝取醣類的飲食方式,實際執行是有相當的難度,必須考慮生活環境、經濟條件、對食物成份瞭解、生活型態改變等等,尤其是不方便自行製備食物或長期外食族更加困難。像是每天的中餐時間,你到便當店點一份雞腿便當作為今日午餐,但因為必須去除醣類,所以扣除掉白飯,你只能吃雞腿和配菜蔬菜,如果剛好是炸雞腿連外面那層麵皮也不能吃,光這樣攝取不足一餐所需求熱量,所以你又要額外攝取不含醣類食物才足夠。

所以通常會額外搭配其他食物輔助,例如曾經聽過的力亮防彈咖啡,可幫助補充所需熱量,或是早晨起床喝一杯,協助延長身體處於低醣代謝狀態。防彈咖啡最初始版本是使用椰子油、奶油拌入咖啡用中調配,經常弄得滿手油膩,清洗器具也麻煩,甚至做出來的防彈咖啡沒混和均勻,導致口味及口感上的不愉快體驗。

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防彈咖啡沖泡包產品,這時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呢?不要忘記我們初衷是降低醣類飲食原則,挑選時應該特別注意產品標示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能佔太高的比例,每份最好不要超過8公克的碳水化合物。

高血壓不是因為吃太鹹,竟是因為缺水?!
2019年8月12日
多喝水能降低高血壓嗎?
這些是真的嗎🤔
讓我們來一起破解,網路流傳吧👊

身體在脫水、鈉不足或大出血,RAAS會協助恢復調整血壓
當吃很鹹、久沒喝水、運動完流汗,都會產生口渴感的生理機制🥵
此輕微脫水現象不會造成高血壓
不能用此機轉,來解釋高血壓病因❌
高血壓的成因有多種因素,不是缺水兩字可草草帶過😉

不論成因,正常人控制鈉攝取,在實證醫學的證據下確實可降低血壓🥫
得舒飲食也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風險🥗🍍
除了飲食,減重、運動、改善生活習慣、情緒,都是影響血壓重要因素😃

適量攝取水分也是必要的,但降血壓就必須靠其他方式囉!

文章出處
http://blog.dietitians.org.tw/blog/%E5%A4%9A%E5%96%9D%E6%B0%B4%E8%83%BD%E9%99%8D%E4%BD%8E%E9%AB%98%E8%A1%80%E5%A3%93%EF%BC%9F%EF%BC%9F%EF%BC%9F?fbclid=IwAR0MFh5CKf-Zlu4UNSDGewlIxsHHCeFrQy3ISa-7jWQ4r6StilVCn4OMyiY

夏日飲料聰明選
2019年8月1日
炎炎夏日,台灣隨處可見手搖飲店☀️

常忍不住來一杯啦🥤

喝飲料也有小撇步要注意唷!

掌握大原則:減糖、少量

選擇:原味茶🍵、黑咖啡☕️、新鮮果汁🍹、鮮奶茶🥛

配料:仙草、愛玉、寒天、蒟蒻、蘆薈等代替珍珠、粉圓

天氣熱多喝水補充,也是很好的方法

文章出處
http://blog.dietitians.org.tw/blog/%E9%A3%B2%E6%96%99%E8%81%B0%E6%98%8E%E9%81%B8%EF%BC%8C%E7%87%9F%E9%A4%8A%E5%B8%AB%E6%95%99%E4%BD%A0%E5%81%A5%E5%BA%B7%E5%96%9D?fbclid=IwAR1AwuKUhcK7npt1NUbdXWDiEfG62VvTFzm7m_at2f4aDtcZcndGDp2ECMQ

葉黃素和胡蘿蔔不能一起吃,真的假的?!🤔

2019年7月26日

黃斑部是眼睛視網膜中心,由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構成

同時服用且大量攝入β胡蘿蔔素,會影響葉黃素的吸收

因吸收路徑相似,可能產生相互競爭🤼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建議一天攝取6mg葉黃素,可預防黃斑部病變👁

天然蔬果中所含的量,尚不足造成競爭吸收的疑慮

如需大量服用,應先諮詢專業醫師、藥師或營養師👩

深色綠葉蔬菜是豐富葉黃素的食物喔!

文章出處
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cid=5049&id=23982

打破謠言,放心吃水果

2019年7月23日

有個問題長期困擾著🤔
水果究竟要飯前吃,或飯後吃呢?🍍🍚🍉
謠傳說...飯後不能吃水果,會積在胃上層,最慢消化,變壞,產生毒素?!😲

結論是胃酸會殺死細菌,胃也會蠕動擠壓,讓蔬果類經過縫隙先進入小腸
所以飯前飯後,都可以放心吃啦!😁

文章出處
http://blog.dietitians.org.tw/blog/%E6%B0%B4%E6%9E%9C%E8%AC%A0%E8%A8%80%E5%82%B3%E4%B8%8D%E5%81%9C%EF%BC%9F%E7%87%9F%E9%A4%8A%E5%B8%AB%E6%8F%AD%E7%A7%98%E9%97%A2%E8%AC%A0?from=fb